广州知识产权发展与保护状况(2022年)

2023-04-26 作者: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浏览量:544次

2022年,广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知识产权强国的战略决策,围绕国家、省知识产权局关于知识产权工作的部署要求,紧扣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深化知识产权强市战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制机制,打造知识产权保护高地,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和第一批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城市。

一、知识产权创造

  专利:全年全市专利授权量为146854件,位居全国第4位;发明专利授权量27604件,位居全国第6位,同比增长14.4%。截至2022年底,全市有效发明专利量117738件,位居全国第5,同比增长26.4%,高于全省3.7个百分点,高于全国5.5个百分点;全市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62.6件,较上年同期增加12.9件,比全省平均水平高20.1件,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8.9件;全市高价值发明专利量47039件,同比增长26.0%,比全省平均增速高2.4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增速高1.8个百分点。我市获第二十三届中国专利奖金奖3项、银奖5项、优秀奖71项,金奖数量取得历史性突破,市知识产权局获评中国专利奖最佳组织奖,为副省级城市中唯一获得该奖项的单位;获第九届广东专利奖金奖4项、银奖12项、优秀奖24项。获粤港澳大湾区高价值专利培育布局大赛金奖2项、银奖3项、优秀奖7项。

  商标:全年全市商标注册量310356件,位居全省第2、全国第4位。截至年末,商标有效注册量2160076件,位居全国第4位,驰名商标140件,集体商标25件。

  地理标志:全年全市新增“沙湾墨兰”等地理标志商标申请6件,核准注册“南沙青蟹”地理标志商标1件,累计拥有地理标志商标13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1件。

  版权:全年全市作品著作权登记共84965件,其中登记软件作品66117件,其他类型作品18848件;已受理作品登记资助13450件,资助金额204.93万元。

  植物新品种:全年全市132个新品种被农业农村部授予植物新品种权,占全省62.8%;55个农作物新品种通过国家审定,占全省67.9%,98个(正在公示)主要农作物新品种通过广东省审定,占全省62.8%。

 二、知识产权保护

  (一)司法保护

  加强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全年全市两级法院共受理侵犯知识产权一、二审刑事案件570件,审结632件;受理知识产权一审民事案件44235件,审结44448件;受理涉知识产权执行案件9139件,执结8711件,执行到位金额1.35亿元。妥善审理“换皮游戏案”“虎牙案”“斗鱼电竞案”“爱奇艺案”等一批在国际、国内具有重大影响的案件,在知识产权领域发挥了公正司法的导向作用。突出对重点领域、核心技术和新兴产业的保护,在审理何某侵犯商业秘密案中,以商业秘密经济价值认定为经济损失,判处被告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一百万元。广州互联网法院升级5G智慧审理平台,民事案件全部在线审理,平均庭审时长21分钟,平均审理周期35天。

  广州知识产权法院全年共新收各类案件13986件,办结12922件,法定审限内结案率100%。其中办结各类专利权纠纷案件6450件,同比增长15.7%;办结各类商标权纠纷案件685件,同比增长21.24%;办结各类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件157件,同比增长30.83%;办结各类著作权纠纷案件5196件。出台全面落实惩罚性赔偿制度意见,在一宗侵害实用新型专利权纠纷案中,判决3倍的惩罚性赔偿,央视《民法典进行时》栏目进行了专题报道。全年办结涉外知识产权纠纷案件251件,是建院之初的4.74倍。建成启用全国首个技术调查实验室,技术事实查明机制入选国务院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第一批典型案例。

  严打知识产权刑事犯罪。全市公安机关通过开展知识产权领域“蓝剑”“云雷”“剑网2022”等专项行动,侦破多宗侵权盗版图书、教辅书籍、网络游戏、商业秘密等典型案例,全年共侦破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假售假刑事案件1235宗,刑事拘留1607人,取保候审1636人,逮捕及直诉575人,侦破公安部督办案件4宗、全国协查案件1宗、全省协查案件1宗、省厅“百日行动”系列案1宗,破获一批链条性、团伙性的大要案,有效遏制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犯罪,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强有力的刑事保护,获得公安部省公安厅贺电8次。成功侦破广州市某物流有限公司被侵犯商业秘密案件,已逮捕1人,取保候审5人。在“剑网2022”行动中,侦办5起侵犯著作权案件,共抓获163人,刑事拘留29人,取保候审24人,逮捕5人,涉案金额达3980万元。

  充分履行检察职能。全市检察机关立足检察职能,落实“一案四查”的办案模式,以集中管辖工作为契机,统一全市知识产权刑事案件证据标准,全市共受理侵犯知识产权审查逮捕案件463件729人,受理侵犯知识产权审查起诉案件440件743人,办理监督立案9件、监督撤案3件(均已采纳),办理企业合规案3件,结合办案追赃挽损总数为3919.46万元,发送检察建议7件、纠正违法通知书58件,办理知识产权保护公益诉讼的案件线索9条。黄埔区检察院以集中管辖为契机推动知识产权案件办理标准化,“点线面体”法构筑知识产权检察“综合保护模式”。

  (二)行政保护

  强化专利行政执法保护。全年全市两级市场监管部门办结专利侵权纠纷案件2041宗,同比增加3.66%。其中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案105宗,同比增长10.5%;假冒专利案51宗,同比增加59%。成功护航第131届、132届广交会,实现广交会线上线下投诉业务在同一系统平台受理和处置,处理投诉307宗。“广东省广州市建立书面审理机制实现专利侵权纠纷案件快裁快决”入选第二批全国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建设典型经验做法,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办公室和司法部办公厅联合推介。创新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工作方式方法,某实用新型专利侵权纠纷实现全市首宗当庭裁决,体现行政裁决的高效性。

  强化商标行政执法保护。全市办理商标行政处罚案1396宗,涉案金额1506.79万余元,罚没金额3644.02万余元,其中移送司法机关案件21宗。办结广州某司侵犯某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跨境侵权案,是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知识产权行政保护案件中,首宗办案单位未扣押侵权商品而成功认定侵权的个案,也是全国首宗粤港澳大湾区境内境外知识产权执法部门证据互认、深度合作的行政保护案件,成为践行《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跨境知识产权保护协作机制”的典型案例。加强特殊标志保护力度,黄埔区查处侵犯“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活动标志”特殊标志专用权案入选全国典型案例。

  持续做好版权执法监督。市版权局、市公安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互联网办公室等联合开展“冬奥版权保护集中行动”“全市院线电影版权保护工作”“青少年版权保护工作”“剑网2022”等专项行动,不断加大对体育赛事、院线电影、网络视频、音乐、文学、新闻出版等领域的版权执法监管力度,推进构建社会共治格局。全年全市文化市场执法队伍共出动执法人员7.2万人次,完成执法检查2.2万家次,行政立案177宗,办结案件166宗,罚没金额540多万元。全年版权行政执法部门检查单位6794家次,出动执法人员17596人次,查办案件26宗(增城7宗、黄埔4宗),捣毁窝点7个,涉案金额41万余元。全市共有5个集体、个人获评国家版权局2021年查处重大侵权盗版有功单位(个人)。

  强化商业秘密和反不正当竞争行政保护。全年全市立案查处各类不正当竞争案件134宗,罚没金额1450.99万元;商业秘密侵权案件立案3宗,办结全市首宗商业秘密侵权行政处罚案,入选广东反不正当竞争十大典型案例,成为全省反不正当竞争和知识产权保护行政执法领域典型案件。争取商业秘密保护专项资金,将商业秘密保护纳入我市知识产权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越秀、海珠、黄埔、番禺、南沙5个区获批省“黄金内湾商业秘密保护创新工程”先行区。南沙区启动建设“黄金内湾”商业秘密保护基地。

  强化海关知识产权边境保护。广州海关、黄埔海关组织开展“龙腾行动2022”“蓝网行动2022”“净网行动2022”等知识产权海关保护专项行动,2022年海关共查扣侵权嫌疑货物7786批,涉及货物573.1万件。全年海关向各地公安机关通报移送案件线索42宗,协助各地法院扣押货物、划扣保证金等司法保护措施3次。强化粤港澳大湾区之间的知识产权执法联动,联合香港、澳门海关及省内其他直属海关开展粤港澳海关保护知识产权联合执法行动3次,行动期间共查获涉嫌侵权嫌疑货物1380批次,涉及货物17.3万。持续开展跨直属海关关区侵犯风险防控合作,成功在异地口岸查扣多批次侵权货物,数量将近20万件,有力打击侵权货物口岸漂移。

  强化农资打假力度。我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共出动执法人员34888人次,检查农资企业及经营场所13629家,立案查处各类农资案件155宗,罚没金额共计242.7万元,共发放宣传资料5.7万份,有力打击了各种制售假劣农资坑农害农违法违规行为。

  (三)全链条大保护

  构建知识产权保护社会共治格局。广州市积极申报知识产权领域首个经国务院批准开展的国家级创建示范项目—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入选第一批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城市(10个)。广州市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38个)。广州市入选全国第一批知识产权纠纷快速处理试点(9省16市)。广州市黄埔区获批全国第一批商业秘密保护创新试点(20个)。广州开发区获批为国家级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示范园区(22个)及全国首批特色服务出口基地(知识产权)国家级创新试点。广州市越秀区获批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示范县(48个);广州市荔湾区、天河区和番禺区获批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县;广州开发区获批为国家级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示范园区(22个)。

  完善知识产权纠纷调解机制。全年全市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知识产权纠纷1250件,我市律师办理知识产权诉讼和非诉讼法律事务11296件。广州知识产权法院引进23家调解组织,知识产权案件诉前调解2964件,同比增长49.09%。加强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建立以中小微企业为重点援助对象的海外知识产权援助机制,全省率先推动5家企业实施知识产权国际合规管理规范试点。发布海外知识产权资讯和海外知识产权风险预警简报34次,为7家广州企业就10起案件提供海外知识产权维权应对指导服务。

  推进高标准知识产权公证服务。全年全市公证行业办理知识产权类公证事项18526件,南沙公证处拓展电子公证存证业务,结合区块链、电子签名、数据加密等技术,推出“阅证”小程序,实现全天候、随时随地存取;黄埔公证处为某医学生物公司在技术秘密相关行为的公证提供个性化服务,为当事企业固定生物医学技术研发“使用在先”证据;推广应用公证作为行政执法案件处理技术支撑手段之一。

  完善互联网仲裁“广州标准”。市仲裁委正式被纳入最高人民法院建设的诉讼与调解、仲裁有机衔接的“一站式”国际商事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其打造的全球首个亚太经合组织跨境商事纠纷网上争议解决平台(APEC-ODR平台)为跨境企业提供了高效的纠纷解决机制和优质的营商环境,正式被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APEC)官网收录,各国当事人可通过APEC官网直接链接至广仲ODR平台,全程在线方式处理民商事纠纷。全年受理知识产权类案件252件,标的总额达1.48亿元,同比增长近50%,平均单案标的额大幅提升,其中1件专利转让合同纠纷标的额近3000万元。

  提升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推动企业贯彻《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工作,累计通过贯标的企业6303家,12家企业获评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22家企业获评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推动知识产权保护标准化建设,发布全国首个《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和保护工作站服务规范》地方标准和全国首个《专业展会知识产权保护与纠纷处理规范》团体标准,起草全国首个《专利纠纷诉调(裁)对接管理规范》地方标准。

  (四)协同快保护

  完善专利快速协同保护工作体系。中国(广州)知识产权保护中心6月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验收并正式运行,快速预审受理申请478宗,预审合格367宗,其中发明占比83%;办理电商快速维权案件1150宗,受理纠纷调解案件95宗,调解成功率达57.9%;开展专利导航项目4个,撰写知识产权统计、专利预警分析、专利导航报告共34份。广州花都(皮革皮具)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以“巡回+调解+快维”的方式快速解决纠纷,办理专利纠纷快速维权案598宗,专利预审服务受理4853件,专利预审合格4622件。推进筹建广州番禺(珠宝和动漫)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

  健全版权保护组织。建成多元化、专业化的版权保护组织,市级层面建立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广州市版权保护中心和行业协会——广州市版权协会,区级层面建立了荔湾区版权服务和保护工作站、黄埔区版权和金融服务工作站、琶洲会展与数字经济版权保护服务工作站、海珠区出版发行行业版权保护服务工作站4家版权基层服务工作站,在非遗版权保护、版权金融服务、展会版权纠纷调解、出版行业版权保护等方面发挥作用,将版权保护工作向基层延伸。

  强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市市场监管局与广州知识产权法院签订行政调解司法确认合作协议,以“行政调解+司法确认”的模式,完成全市首宗专利侵权纠纷达成调解协议并经司法确认案。广州市版权局、广州市公安局、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和广州海关4家单位签署版权执法协作备忘录,进一步突出大案要案和典型案件的查办。广州市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广州市新闻出版局(版权局)和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共同建立新闻出版和版权行业管理与综合执法协作联动机。

三、知识产权运用

  推进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组织完成三批共41个中央专项资金项目验收工作。完成国家知识产权局组织的绩效评价现场核查和集中汇报。制定完善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工作方案,推进13项重点任务建设。支持建设8个省重点产业集群知识产权协同运营中心,促进知识产权交易、许可、质押融资、作价入股等转化运用。

  深入推进知识产权金融创新。全国首单港澳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落地,开发区企业利用香港发明专利获中国银行500万元贷款,为国内企业运用港澳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提供先行经验。全市专利商标质押869笔,融资金额153.06亿,同比增长33.5%,惠及企业763家。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专项行动,建立园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工作站 20余个,服务企业超过5000家。广州市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运营基金累计投资项目18个,投资金额5.6亿元。推广知识产权海外侵权责任险,截至2022年底,已有45家次企业投保知识产权海外侵权责任险,总保费达2279万元,总保额达13560万元。

  深入推进知识产权成果转化。搭建高校、科研院所专利“开放许可”平台,采取合理定价向中小微企业开放许可,建立专利开放许可的激励机制和长效管理制度,全省首批国企专利开放许可交易落地广州。依托广州知识产权交易中心,设立开放许可专区,集中发布开放许可专利清单,发布4408项专利进行开放专利许可,促成129项专利开放许可成交,推动知识产权融入产业创新发展。2022年,全市专利转让21039次,同比增长8.5%,专利许可次数537次,同比增长232.4%。

  推动制造业创新体系建设。通过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等创新载体建设,加速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和科研成果转化应用。截至2022年底,我市共有1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和10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37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59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01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其中,国家印刷及柔性显示创新中心已累计申请专利1000件以上。累计培育了10家国家级,48家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单位。中国(广州)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和广州开发区获得全国首批国家级专利导航服务基地称号。专利导航基地的建设将助力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安全,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全市共有346个产品入选“粤字号”农业品牌,数量居全省第一;累计建成广州荔枝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1个、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8个、省级名特优新区域公用品牌24个、2022年全国精品培育品牌1个、“粤字号”农业品牌示范基地13个。全年建设农业技术推广示范基地30家,示范推广新优品种30个,推广先进适用技术22项。

四、知识产权管理和服务

  完善知识产权法规政策体系。推动《广州市专利条例》(制定)纳入市人大常委会2023年立法工作计划预备项目,完成《广州市专利行政执法办法》立法后评估,修订《广州市知识产权工作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

  深化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综合改革试验。总结五年综改工作情况,梳理了20条全国、全省首创清单;中新广州知识城国际知识产权服务大厅揭牌并对外开放服务;开展专利代理对外开放试点,推动2家全国首批外国专利代理机构在华常驻代表机构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

  引导知识产权代理行业加强自律自治。成立首个市级综合性知识产权社会组织——广州市知识产权发展联合会,整合专利、商标、版权等知识产权各专业领域服务资源,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全链条。加强知识产权代理机构监管,组织开展四批次非正常专利申请核查处置,主动撤回率达98.5%。

  完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网络。印发《广州市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广州市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事项清单(第一版)》。至今,全市集聚2家国字号知识产权保护中心、3家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TISC)、5家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4家国家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和43家市级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形成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一张网”。

  支持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支持广州开发区、越秀区、天河区建设开展国家级、省级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和示范区建设。开展外国人专利代理师资格考试与执业、外国专利代理机构设立常驻代表机构试点工作,成功引进2家法国专利代理机构落户,成为全国首批引入国外专利代理机构城市。2022年,全市拥有专利、商标代理机构4632家,其中国家知识产权分析评议服务示范机构9家,全国知识产权服务品牌机构11家。广州已成为全国知识产权高端要素最齐全、运营最活跃的区域之一。

五、知识产权交流合作和文化建设

  加强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合作。承办第五届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交易博览会暨国际地理标志产品交易博览会,全面突出知识产权交易特色,扩大地理标志元素,力促创新成果转化和地理标志产品交易,线上活动累计观看人数达78万人次,实现知识产权交易金额43.70亿元,实现质押融资金额5.5亿元,并成功推动“知交会暨地博会”永久落户中新广州知识城。积极发动创新主体参与“粤港澳大湾区高价值专利培育布局大赛”“粤港澳大湾区(广东)高价值商标培育大赛”等活动。与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优质品牌保护委员会联合举办首届跨境知识产权保护协作研讨会,与香港海关、南沙综合执法部门等代表共同就三地如何形成对知识产权跨境侵权行为综合打击合力等问题进行探讨。

  加强知识产权国际交流。举办2022年新加坡知识产权周中文分会场活动“知识产权承启新挑战与新机遇——新时代下的国际知识产权争议多元化解决方式”、第二届RCEP框架下知识产权专题研讨会等高水准国际交流活动。发挥中新国际知识产权创新服务中心、知识城国际知识产权促进会等社会团体作用,举办中新创新与知识产权国际交流日活动5场、“一带一路”知识产权交流分享会6场、国际知识产权仲裁与调解实务研讨会等3场培训活动,进一步促进市场创新主体及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的国际交流合作。

  积极推进知识产权文化建设。举办2022年知识产权宣传周启动暨广州知识产权成果展示专题活动,并作为全国四个知识产权宣传周启动仪式地方分会场之一获央视直播,遴选并发布“2021广州知识产权十大保护案例”以及广州市知识产权保护专家委员会专家名单。与广州日报社共同策划“南沙青蟹”等地理标志系列专题报道,发掘广州市地理标志商标、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闪光点,强化地理标志的品牌效果。中国(广州)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打造“广州IP保护”知识产权公益课堂,举办首届“羊城IP杯”专利检索技能大赛等进一步提升全民知识产权意识。市教育局与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审查协作广东中心共建师生知识产权科普教育展厅,知识产权宣传周200多万师生以主题班会、宣传长廊、课外实践等多种形式广泛参与各类知识产权宣传教育活动。

  加强知识产权人才建设。组织知识产权行政管理、行政执法、司法保护、维权援助、纠纷调解工作人员分类别、分层次、分区域培训,以指导案例解读、行政处罚法等为主题的知识产权保护执法专题培训,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执法队伍的能力建设,组织重点产业园区、企业及相关单位开展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宣讲,提升知识产权管理水平。全年开展线上线下各类知识产权培训、宣传活动累计覆盖从业人员和社会公众超6万余人次。广州开发区与新加坡知识产权局国际事务机构谋划共建中新国际知识产权培训基地,推动知识产权国际化人才建设。

返回